新時期黨史題材油畫創作研修班結業作品展前言和作者作品
中國油畫學會申報了北京藝術基金“新時期黨史題材油畫創作研修班”項目,旨在培養一批青年油畫人才,以提升他們在歷史畫方面的創作能力,同時,指導這批青年畫家對新時期黨史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重要的現實題材進行創作。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中國油畫學會聘請國內具有歷史畫創作經驗的教師及專家,對30名研修班學員進行黨史研究、理論講座、構圖研究、作品評析、考察實踐等課程學習,以及現場授課和一對一創作課業指導,以引導并幫助學員們了解中國共產黨黨史,全面提升青年油畫家有關歷史題材的創作能力。學員們在向專家學習過程中,領會了歷史畫創作的一般方法和規律,了解了國內歷史畫創作發展的最新動態,激發了他們對于新時期黨史題材進行油畫創作的熱情。他們每人根據各自的條件和優勢,認真學習和研究,積極選題,尋找素材,提煉主題,努力挖掘能夠講好新時代中國故事的藝術創作元素,將其轉化到自己的黨史題材油畫創作中,展現自己的創作風采,由此創作出了一批主題鮮明、情感質樸、具有當代特色的黨史題材的歷史畫創作,展示了具有現實主義精神品格的時代主旋律。當代中國油畫的創新與發展正經歷著二十一世紀中國經濟騰飛而造就的最好機遇,中國油畫學會將繼續秉持學會的學術宗旨,集中優勢學術資源,不斷培養能夠承擔歷史責任和社會責任的優秀青年油畫人才,提高他們的藝術創作能力和堅持優秀文化傳承與發展的信念,為繼續推進中國油畫藝術事業在新時代的發展,積極構建油畫藝術的中國學派而努力。
中國油畫學會
2022年7月26日
專家現場指導
白 蒂
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現為中國國家畫院青年藝術中心畫家,中國藝術研究院油畫院課題組成員,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油畫學會理事,北京市青聯常委,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F工作生活于北京。
《中國夢-大國工匠》是由“大國工匠”獎獲得者馬宇為原型創作的一副人物畫。我是從文物修復是現代人與古人“對話”這一創作思路切入。將馬宇正在修復的工作狀態置于兵馬俑的宏偉氣勢中,通過光影和色調的反差,將兵馬俑剛毅的雕塑質感和馬宇全神貫注的神情既融合又形成強烈的對比。這幅肖像畫不僅要塑造大國工匠為祖國默默奉獻的個人形象,還要歌頌其背后無數工匠為國家,為人民無私奉獻的偉大精神。
白蒂 中國夢—大國工匠 200x180cm 2022年
曹宏倫
1980年生,山東高密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2004年考入清華大學美術學院,2008年本科畢業,獲學士學位,同年保送碩士研究生,2012年碩士畢業,獲碩士學位。
秋收勞作的豐收景象,萬畝良田里人頭攢動,到處洋溢著收獲和幸福,人民在勞作中收獲著富足和幸福,這是上世紀80年代祖國大地上的田間景象。人們忙著把一筐筐一袋袋的糧食裝上牛車、馬車、小型拖拉機的車兜。隨著時代變遷,機械化生產替代了原有的生產模式,隨之而來的是萬畝良田,零零落落的兩人高的機械在金黃的莊稼中穿梭,好不容易迎面遇到卸糧的機械,機械上兩人合作,滿臉幸福的兜兜轉轉,空車后,繼而飛馳的沖向田間。隔天再來,眼前的萬畝莊稼已是空曠的田野。而那機械化生產的效率,帶給人們的幸福和快樂,亦是讓我創作的動力。
曹宏倫 豐收 151x193cm 2022年
曹 昕
1989年出生于甘肅定西,現居北京,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天津市美術家協會會員,2015年進修于北京畫院白羽平油畫工作室至今。
《南水北調——丹江口水庫》作品主題著力表現我國發展過程中關系到國計民生的重大歷史工程,以此來謳歌祖國建設的偉大成就。丹江口水庫建設為主題的創作項目既是對社會主義建設成果的一次展現,又是深入挖掘水庫旅游與文化價值關聯的一次探索。力求通過藝術作品的形式展現南水北調的現實意義,同時賦予藝術作品更高的藝術價值,激發更多的創作活力。
曹昕 南水北調-丹江口水庫 160x240cm 2022年
陳 杰
視覺藝術家,1983年出生于山東省青島市,2002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獲學士學位,2006年考入北京電影學院獲碩士學位,F為北方工業大學建筑與藝術學院教師。
《勾欄瓦舍》是宋代大城市的文人雅士的聚集之地,我想通過此畫來表達當下青年藝術家的文化自信。畫中左下角是我自己的自畫像,專心研究民族傳統文化,滿足我的精神世界。我用特別寫實的手法,借鑒了界畫的構圖技法,探討具象繪畫與抽象的關系,以及傳統文化在當代的繼承和發展的問題。
陳杰 勾欄瓦舍 220x180cm 2022年
丁 平
1971年生,內蒙古鄂爾多斯人, 畢業于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北京通州宋莊新聯會成員, 三河市油畫家協會副主席, 三河市美術家協會副秘書長。
我這次參展的作品,是以邊疆少數民族為題材,《祥和家園》這幅是作品是表現家庭的和諧美滿、其樂融融的場景。主要想體現少數民族地區人民群眾在生活中的幸福感、獲得感。以及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展現新時代的精神氣象。在新時期黨的領導下,人民經過頑強奮斗,真正實現了富裕的生活!
丁平 祥和家園 162x200cm 2022年
黃 嵩
1979年生于沈陽,2002畢業于沈陽大學師范學院,2011-2012 研修于中國藝術研究院 油畫院,2013年作為特邀青年畫家駐留于中國藝術研究院油畫院。
《幸福的晚年生活》題材是一群當代老年人的聚會,他們在開餐之前進行的一個即興合唱,唱的是歌頌類型的經典歌曲,來追憶多年的過往還有對當下幸福生活的感激之情。
黃嵩 幸福的晚年生活 140x200cm 布面油畫 2022年
賈見罡
1970年12月生于山西省原平市,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先后就讀于中央美院、北京畫院,F居北京宋莊藝術區。職業畫家,北京油畫學會常務理事,河北民族師范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客座教授,徐悲鴻畫院北京油畫院副秘書長,北京國藝美術館油畫項目評審委員會主任,國家民族畫院特聘畫家,九江畫院特聘畫家。
《北京副中心》:這幅作品采用對稱構圖,以均衡的視覺形式和意象的表現手法體現莊嚴和穩定,畫面追求穩和靜,寓意舒適和諧,表現黨和人民沉靜智慧的特征,共創文化繁榮發展的精神史詩。
賈見罡 北京副中心 125x235cm 2022年
賴培文
福建省明溪縣人,畢業于中國美術學院油畫專業,蘇州大學藝術碩士,研修于北京畫院白羽平工作室。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福建省美術家協會油畫藝委會委員,福建省畫院特聘畫家。
我的家鄉是候鳥遷徙的通道,每年有數百萬只鳥經過這里。依照依法治國理念,在當地司法部門的普法宣傳下,人們由原來的捕鳥吃鳥到愛鳥護鳥觀鳥的轉變,保護了生態環境后衍生出了觀鳥經濟,吸引了國內國際愛鳥人士來此觀鳥拍(攝)鳥,在鄉村振興中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我的創作主要表現的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畫面。
賴培文 千年鳥道 與法同行 夢在遠方 160x180cm 2022年
黎望一
壯族,1972年生于廣西寧明,1995年畢業于中央民族大學美術系油畫專業 ,獲學士學位,1998年畢業于中央民族大學研究生部油畫專業,師從羅貽先生、劉秉江先生,獲碩士學位。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油畫院訪問學者, 西班牙馬拉加市 la Termica文化中心訪問學者,現為中央民族大學美術學院油畫系教師。
《共同的節日》是表現新時期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下,各民族的年青人在一起歡度節日的場景:笑語歡聲,輕歌曼舞,不同民族的服樂歌舞在這一刻配合協調自然諧和,形成了一個歡樂詳和的民族大家庭,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住一起”的團結景象。
黎望一 共同的節日 150x180cm 2022年
李興輝
1981年出生于河北省定州市,先后就讀于河北省工藝美術學校,中央美術學院,北京畫院馬琳油畫工作室。河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河北省畫院青年畫院研究員。
《光影的傳遞》這幅畫表現的是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皮影戲的教授傳承的情景。主要表現老一代皮影藝術家向孩子講授皮影戲這一古老的文化。皮影戲在我國流傳兩千余年,其間經歷繁榮與風雨。畫面的氣氛主要以溫馨的傳承為主旋律。優秀的傳統文化需要每一代人的繼承和弘揚,保護好我們的傳統文化,是我們文化自信的根基。在社會主義新時期,越來越多的人喜歡皮影戲這一古老的文化,他們走進劇場、皮影戲館,去近距離地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我們也希望能用自己的方式為優秀傳統文化建設貢獻一份力量。
李興輝 光影的傳遞 155x190cm 2022年
李藻華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山東省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油畫學會理事,新文藝群體成員。
《脫貧日記-魚歸》是反映海邊漁民生活的主題性創作,廣西是一個少數民族聚集的省份。漁民們世代生活在這里,隨著黨的扶貧政策的落地,漁民的生活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心有贊歌,向海而生。用美術作品講好廣西鄉村的故事,進一步推動黨史教育深入民心。樹高千尺源于根深,大廈巍峨靠的是地基堅固,鄉村振興戰略讓國之基更穩,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指引下,我愿意用我手中的畫筆,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一份力量。
李藻華 脫貧日記.魚歸 150x180cm 2022年
林建壽
2001年畢業中央民族大學美術系油畫專業;2011年結業于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課程班;2015年結業于中國藝術研究院·中俄油畫創作高研班;2021年結業于中國美術家協會·首屆國家重大題材美術創作人才專題研修班;2021年結業于中國文聯·全國新文藝群體第五期拔尖人才高研班;2022年結業于中國油畫學會·新時期黨史題材創作高研班,F為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交叉學科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少數民族美術促進會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福建省美協油畫藝委會副秘書長,北京美術家協會會員,浙江師范大學(美術)碩士研究生實踐導師、云南大學“雙一流”特聘研究員。
《大寧水庫之凌波拾翠》表現的是福建閩中山區的國家水利工程建設。畫面中描述的是畫家帶著妻女回鄉看望老人,與親戚及鄰居家的孩子們一同登山遠眺水庫的場景。同時,作品又從側面反映了國家生育政策的改變給人民帶來的福利。
林建壽 大寧水庫-凌波拾翠 190x160cm 2022年
陸志堅
壯族,1969年生于北京,1992年畢業于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中國油畫學會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市美術家協會會員。
《 香巴拉郵路 》這幅作品主要是描繪了新時期黨員中的優秀代表王順友同志在日常工作中跋山涉水,克服重重艱險,三十二年如一日累計行走二十六萬公里,把一封封郵件送到群眾手中的感人故事。是我們新時期學習的榜樣。
陸志堅 香巴拉郵路 150x180cm 2022年
《白鶴灘水電站》主要表現新時期全國重點工程白鶴灘水電站的全景風貌,這項全國特大重點工程項目在2022年完工。白鶴灘水電站建成后成為僅次于三峽水電站的中國第二大水電站,能夠滿足約7500萬人一年的生活用電需求,為我國的節能環保做出了重大貢獻。
陸志堅 白鶴灘水電站 100x200cm 2022年
馬愛兵
生于甘肅民勤,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油畫專業,2019進修于北京畫院白羽平油畫工作室,甘肅美術家協會會員,甘肅油畫學會展覽部主任,甘肅畫院青年畫院畫家。
《一帶一路-東方大港》:中國港口以堅實的步伐和豐碩的成果走過了輝煌的二十年,在全球十大港口排名中占了七席,我以此為題材,借用傳統喜慶的紅色為統一的主色調,加以結構上橫豎線與投影的對比表現港口建設的宏偉與堅實,輔以朝陽強化氣氛,用濃重的筆調嘔歌新時代我國工業建設的偉大成就。
馬愛兵 一帶一路—東方大港 150x200cm 2022年
《老工業基地改造日記》:當我獨自穿過巨大的老工業廠房區,銹蝕斑駁的鋼梁和高聳入云的煙囪被一道光照的通紅而輝煌!陽光下忙碌的工人緊張的工作著,百年首鋼要在他們的汗水中涅槃重生,成為冬奧會的主題園,今天我們在向老一輩工業奠基人致敬的同時,用畫筆把老工業基地改造轉型中的宏闊場景留下珍貴的畫面。
馬愛兵 老工業基地改造日記 150x200cm 2022年
馬希濤
籍貫北京 ,畢業于首都師范大學,大學本科學歷。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民主促進會會員,北京大興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看了袁老的事跡,了解了袁隆平老人的一生,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復。作為一名畫家,我只有用我手中的畫筆來表達我內心對袁隆平老人的崇敬之情。我們會永遠記得,他曾為我們能吃飽飯,用了一生的努力。別浪費糧食,別讓我們的后代,忘記袁老,別讓他最擔心的事真的發生。好好吃飯,認真生活!
馬希濤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200x120cm 2022年
馬 蕭
1980年生,四川廣元人。2003年本科畢業于中央民族大學美術學院油畫系。2004年考入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師從陳丹青先生。2007年畢業,獲碩士學位。2010年再度考入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師從包林先生,2015年畢業,獲博士學位,F供職于黨史展覽館。
我畫的巡回法庭想表現基層法官下鄉進行審案的情景。在農家小院里,法官正為因贍養老人產生的家庭糾紛進行調解。左側是原告及鄉鄰,右側是被告。這種主題性創作對我來說是種全新的嘗試,力求表現出生動的農村生活,也體現法律與人民的密切關系。
馬蕭 巡回法庭 150x200cm 2022年
莫沁杰
1982年11月出生于廣西崇左。2005年本科畢業于廣西藝術學院美術學院油畫專業;2009年研究生畢業于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獲文學碩士學位。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現工作于北京印刷學院設計藝術學院。作品曾多次參加全國學術展覽并獲獎。
畫面描繪了我國最具國際影響的數學家之一,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人民科學家”吳文俊先生。畫面形式上運用體積空間塑造為主體的造型樣式,以具象寫實的手法進行典型形象的創作,以此紀念這一位黨和人民不會忘記為國家作出過卓越貢獻的英雄。
莫沁杰 國家榮譽稱號——吳文俊 170x200cm 2022年
任 哲
1983年 出生于山東,2005年 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獲學士學位,2014年 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獲碩士學位,現為中國美術館展覽部副主任、副研究館員。
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實現了航天員出艙活動和小衛星伴飛,成功完成了多項技術試驗。本件作品表現了中國航天員在美麗的太空中揮動五星紅旗的歷史瞬間。這是中國航天員在太空的一小步,卻是中國航天事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大步。
任哲 五星紅旗在太空高高飄揚 130×170cm 2022年
孫曉龍
1983年生于北京,2006年畢業于首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獲學士學位;2015年中國藝術研究院,獲碩士學位。曾任中國國家畫院油畫院學術秘書,現任中國油畫學會副秘書長、藝術研究部主任,李可染畫院青年院畫家,北京民進開明書畫院理事。
《國家記憶—總師們》:作品的主要形象選擇我國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集體:彭士祿、黃緯祿、黃旭華、趙仁愷四位先生。他們代表了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為我國核潛艇的成功研制付出心血的無數位科學家、干部、工人、水兵,他們殫精竭慮,為國盡忠,作為共和國的功臣,他們永遠不會被人民遺忘。
孫曉龍 國家記憶——總師們 160x120cm 2022年
王 蕾
1981年出生于吉林省長白朝鮮族自治縣,2004年畢業于吉林師范大學,2018-2020年,在北京畫院油畫創作高級研修班馬琳工作室進修。
我刻畫的人物是“七一勛章“獲得者張桂梅,她是點亮貧困山區女孩夢想的“校長媽媽”。張桂梅扎根貧困山區40余年,創辦了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幫助1800多名貧困山區女孩兒圓夢大學,為教育事業奉獻一切。我將貧困山區女孩們緊緊圍繞在“張媽媽”身邊,一同沐浴在黨的陽光下,感受陽光的溫暖。
王蕾 張桂梅 160X108cm 2022年
魏占峰
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河北畫院油畫研究員,河北科技大學藝術學院客座教授。
新時期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人們的生活幸福,尤其到節日,大家在村里邊兒扭秧歌兒、跳舞演出,專業的文藝院團也安排下鄉去演出,那樣的場面,讓我感到特別能夠反映人們的生活狀態,人們的生活的那種幸福感。
“姥姥門前唱大戲,”這是傳統的一種民間節日對孩子表達喜慶的一個說法。這句話,已經傳了很久、在老百姓中間傳了多少多少年了。所以我從“喜迎演出到我村”又演變到了“姥姥門前唱大戲,”我感覺到這一題材,尤其反映了黨的領導下的人們的生活非常幸福和美好
魏占峰 姥姥門前唱大戲 120x160cm 2022年
魏占峰 姥姥門前唱大戲 150x180cm 2022年
謝 意
2009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獲碩士學位,師從戴士和先生。2016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造型藝術研究所,獲博士學位,師從朝戈先生。2017年中國人民大學博士后,師從丁方先生。2019年 至今工作于北京服裝學院。
《農閑》描繪了幾位少數民族少女(以廣西侗族為原型)在農閑時節溫馨愜意的休閑時光。作品體現了新時期鄉村振興政策方針下少數民族地區人民對美好生活安居樂業的向往、對當下幸福生活的滿意心情。
謝意 農閑 205x168cm 2022年
姚 瑤
1991年出生于山東省棗莊市,本科、研究生均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第一工作室,F任教于中央民族大學美術學院油畫專業。
《火車從我門前過 》:青藏鐵路是中國新世紀四大工程之一;疖囻側胧澜缥菁,駛過藏民們的家、牧場與農場,為古老的雪域高原帶來新的活力、便利和發展機遇。一張張臉上所洋溢著的笑容,映出的都是黨給藏區人民帶來的幸福生活。
姚瑤 火車從我門前過 180x120cm 2022年
余盛君
出生于新疆喀什,碩士畢業于新疆師范大學,新疆畫院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住新居一塔吉克牧民搬遷到新居后聚會的生活瞬間》:2017年,吐爾干・阿依達爾一家主動報名參加了村里組織的第一批易地扶貧搬遷,從高原牧區來社區,社區里不僅建好了一排排嶄新整齊的住宅房,還配有幼兒園、小學、商鋪、衛生服務中心、休閑娛樂廣場等設施。一家人從此住進了水、電、氣、暖、網一應俱全的房子里。在今天的聚會上,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余盛君 住新居 150x190cm 2022年
岳 楊
天津美術學院油畫系講師,中國文化管理協會藝術家委員會會員,2003年畢業于西安美術學院油畫系,文學學士學位。2006年畢業于西安美術學院油畫系,文學碩士學位。2019年畢業于西安美術學院,藝術學博士學位,研究方向:油畫理論與創作研究。
作品靈感源于長江流域三峽、向家壩兩座大型水電工程所呈現的抽象美感,好似有無形的手在大地上繪畫,將巨大的自然能量轉化為可為我們所用的清潔能源,這是水電工程背后的規劃者、設計者和萬千建設者的共同創造。畫面中部羅列2010-2020十年我國每年水力發電總量數據,其持續增長的趨勢表現出黨和國家對清潔能源事業的重視,同時寓意清潔能源如流淌的波濤一般持續穩定產出。
岳楊 待將碧波繪清能-長江水電工程 120×200cm 2022年
張國鋒
1986年出生于甘肅靖遠,甘肅省油畫藝委會委員,甘肅省油畫院院聘畫家,2007年就讀于蘭州大學藝術學院,2019年進修于北京畫院白羽平油畫工作室,職業畫家,現居北京。
畫面描繪了一支烏蘭牧騎小分隊在草原上為牧民們表演的場景。以天空為幕布,以草原為舞臺,一位身著紅色禮服的女演員盡情歌舞,牧民觀眾熱情投入,一臺表演其樂融融。用油畫的藝術語言描繪了一種自然和諧的優美風景,生動鮮活地呈現了烏蘭牧騎‘紅色文藝工作隊’扎根人民的精神。
張國鋒 又見烏蘭牧騎 150x280cm 2022年
張旭東
1996年畢業于天津美院。2005--2007年就讀于中央美院油畫系研究生課程班,現任教于中央戲劇學院舞美系,副教授。
呂其明創作的《紅旗頌》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歌頌紅旗為主題的器樂作品,也是迄今中國音樂舞臺演奏率最高、媒體播放次數最多的音樂作品之一,并在2021年獲得“七一勛章”。在這次新時期黨史題材創作中,我選擇《紅旗頌》這個主題,用油畫的語言形式,力求在視覺上表達激動人心的演奏。
張旭東 紅旗頌 200x180cm 2022年
張 學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廣西美術家協會理事,廣西書畫院專職油畫家,國家一級美術師。
《大山的節日》表現的是新時期在黨的領導下,廣西的少數民地區的人們擺脫貧困,建設美好家園,用民族傳統節日,慶祝豐收的場景,人們豁達平淡,安靜祥和,在工業時代的規范化,系統化的生活節奏和秩序里,增添了某種生命的溫度和情感關懷。
張學 大山的節日 150cmX180cm 2022年
趙正剛
1974年生于北京。2003年畢業于首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油畫專業。2006研修于首都師范大學段正渠同等學歷班。2013年研修于北京畫院雷波工作室;2018年參加中國油畫學會主辦“青年油畫創作人才培養”高研班,F為職業畫家,北京美術家協會會員。
作品是以普通的農村交易市場為創作題材,希望通過這個普通的,有溫度,有人間煙火氣的題材,來反映我們黨在新時期國家建設中取得的成就。描繪反映民眾的普通生活場景,也是反應我黨在治國理政中以人為本,為人民群眾謀幸福的根本理念。市場是最能反映民生百態的理想場景,我所創作的兩幅作品一幅是《牛市》,一幅是《果市》,反映的就是人民群眾日常安詳的、普通的、收獲的喜悅,充滿人間煙火氣的幸福生活。
趙正剛 果市 120x160cm 2022年
趙正剛 牛市 120x160cm 2022年
仲清華
1981年生于江蘇海安,民進會員,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第二工作室碩士畢業,中央美術學院當代油畫方向博士畢業,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博士后出站,現為北京化工大學藝術與設計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清華大學吳冠中藝術研究中心研究員,北京市朝陽區油畫家協會理事。
作品描繪了文物保護工作者利用數字技術保護敦煌莫高窟這一世界文化藝術遺產的工作瞬間,表現了在新時期黨和國家的領導與關懷下,敦煌在保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所做出的重要成就和文物保護工作者們的奉獻精神。
仲清華 數字敦煌170x150cm 2022年
周福林
桂林人,從廣西藝術學院畢業后特招入伍,曾先后任部隊學員、干事、政治教導員、副政委、專職畫家,2019年任解放軍文化藝術中心文藝部創作室專職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我的油畫是深入生活、了解官兵實際創作出來的,充分展示出我們部隊官兵刻苦訓練、在中國共產黨的英明領導下,履行使命的精神風貌。
周福林 礪兵 180x360cm 2022年
北京文化藝術基金簡介
北京文化藝術基金是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發起設立的公益性基金,重點圍繞舞臺藝術創作、文化傳播交流和藝術人才培養三大領域開展資助;鹈嫦蛏鐣邮苌陥、資助過程受社會監督、資助成果由社會共享,最大限度調動社會參與文化建設積極性,搭建了一個開放平等、公開透明的藝術資助體系,充分發揮全國文化中心的示范引領作用。
更多申報信息及資助流程可登錄北京文化藝術基金官網或關注北京文化藝術傳承發展中心微信公眾號了解查詢。
關鍵詞: